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

第二章的五題作業

2-1什麼是科學?

1.定義:探索自然如何運作,並預測可能發生的事
2.過程:觀察->問題->假說->檢驗假設->結果->有誤->新的假說->實驗->證實->結論->接受此假說->接受檢視及驗證
-->重製性:他人能按照實驗步驟做出實驗
3.限制:偏見、實驗時的誤差和道德倫理等問題



2-2什麼是物質?

1.定義:任何具有質量且佔有空間的都稱為物質
2.組成:原子由中子、質子和電子共同組成
->離子:指原子中多一個或少一個電子的
->分子: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原子所組成,藉由化學鍵把相同或不同的元素結合在一起
-->元素必須起化學變化才能構成化合物,過程中也許會吸收能量或是放出能量
3.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
->碳氫化合物、氯基碳氫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,組成有機世界中各個生命,包括動物和植物
->只含碳、氫...等,有兩個碳原子以上構成的化合物我們稱它為「有機化合物」


2-3物質如何改變?

*定義:物質藉由能量的吸收和釋放,已改變自身的型態和性質

1.物理變化
->物質組成的原子、分子不變、排列也不變
-->物理變化的過程中,原有的分子並未分解,也沒有新的分子產生。只是分子間距離改變了。
--->例:冰塊融化成液態水時,水分子間位置由不能移動而變成可以在容器內移動,而且分子間距離改變了,但是水分子本身並沒有破壞
2.化學變化
->物質的組成改變原子數目不變、種類不變、排列改變
-->化學變化的過程中,原有的分子分解,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
3.核變化:
(1.)核衰變:產生α、β粒子、γ射線
(2.)核分裂:用中子撞擊鈾-235原子核發生核分裂
->指由質量較重原子,主要是指鈾,分裂成質量較輕原子的一種核反應形式。用中子撞擊較重的大原子,分裂成兩個較輕的原子,又同時放出數個中子,然後中子在去撞其他的原子。這個連續反應就是核分裂。核電廠的能源就是來自於此
(3.)核融合:將較輕的原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
->指由質量小的原子,主要是指氘或氚,在一定條件下(如超高溫和高壓),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,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,並伴隨著巨大的能量釋放的一種核反應形式。太陽就是這樣發光的

*物質不滅定律:不管如何變化或持續多久,原子在重組後不會生成或消失,會一直循環下去



2-4什麼是能量以及它如何改變形式?

1.它使物體運動和工作,或是轉變為熱量。
->位能:物體因所在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能量,此隨著物體位置改變而改變的能量稱之為位能
->動能:物體因運動(有速度)而具有的能量,此能量稱之為動能。無運動,無動能
->熱能:能量轉換時必會造成熱能
2.熱力學第一定律(能量不滅定律):能量從一個轉換成另一個時,能量既不會憑空消失,也不會憑空出現
3.熱力學第二定律(能量守恆定律):能量從一個轉換成另一個時,反應前後的總能量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



2-5我們如何永續的利用物質的能量?

1.重複利用減少資源消耗
->如減少消耗自然資源,尤其是減少使用非再生能源。
->
2.分類回收資源再利用
->如把垃圾減量再利用
3.清除污染
->如設立法規使工廠能把污染物經處理後再排放
4.避免污染多多搭乘大眾運輸
->如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減少空氣污染
5.節約能源
-> 如隨手關電源避免不要的浪費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